一把扇子,撑了十六年都没散架,曹云金这家伙比谁都会演。你要是头一次听说他“感谢郭老师和德云社”,可能还会心里一颤,觉得这大概是哪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戏码。可谁混在相声圈里这么多年还真没点心眼呢?别逗了,这圈子没几个是省油的灯。
说句实在的,扇子在他手里,跟球鞋在科比脚下差不多,都是见证江湖恩怨的小物件。08年那会儿,曹云金还蹲在图书馆里练活儿,扇面没换过,轴子也还是那根老轴子。你想想,这可不是怀旧,这是他给自己立人设的最佳道具。看着那块布皮子快要撑不住,他嘴里一句“寿终正寝”,台下的老粉直接在弹幕上刷屏:“又来了,又开始讲情怀。”
说“感谢师父”,嘴上说得轻松,背后那摊事儿才是人间烟火。你看郭麒麟,演完活儿不回家,往于谦那儿一钻,专门有个自己的小屋。看似随意,细想却别有意味。这种操作跟球场上临阵换将差不多,有时候只为避开点什么。有网友乐呵:“郭麒麟这是怕回家作业没写完被老爹逮到吧?”其实哪有那么简单,圈里圈外,规矩和人情缠在一起,谁还没点自己的小算盘?
说到曹云金这些年,真不是靠嘴皮子混出来的。他离开德云社后,票房还能撑得住,数据不会骗人。翻开百度指数,2010年那阵儿,他的热度真能和郭德纲掰掰手腕。可惜,舞台下的风向三天两头变。你刷微博,评论区总是那几句老话:“你是不是又在碰瓷师父?”“人家至少感恩过。”这场面,跟球迷论坛上一样热闹,哪有几分真心,更多是吃瓜看戏。
有意思的是,每次曹云金一提“德云社”“郭老师”,热搜就像被按了加速键,蹭蹭往上飙。跟着热闹的,还有一大波吃瓜群众。有人站他,有人笑他。你说哪头是真哪头是假?还不是谁会讲故事谁流量高。想到姚明退役后和火箭队的那点“情分”,外边永远只看到表面,内部的复杂和尴尬,只有当事人才懂。
其实,相声圈的师徒情仇和体育圈的师徒分手,套路差不多。一开始都说“师父如父”,后来呢?要么媒体采访里互相留面子,要么干脆一别两宽,谁也别提谁。曹云金这回“感谢”,明眼人都知道,既是情感牌也是策略。说穿了,这年头谁不是情绪管理专家?观众爱故事,他就给段子,谁还不是拿生活编段子的主?
说到底,师徒那点事儿,哪有个对错。有人说曹云金这人聪明,有人翻旧账,说他当年走得急。可你真去看每一场演出,台下那些笑声,能分出谁是德云粉谁是金粉?倒是那把扇子,见证了一个江湖的轮回。前几年大家都觉得,离开德云社他准玩完,结果人家照样直播、上综艺、改风格,连相声都变得像脱口秀,粉丝还越来越年轻。
说到这里忍不住想起梅西。离开巴萨的那天,多少球迷哭成狗。可人家梅西转头法甲,商业价值没掉一分。情怀归情怀,饭碗还得自己端。曹云金这波操作,和体育明星的自由转会没啥区别,谁都知道“师徒情深”是卖点,真正的路还是得自己走。只不过相声圈的江湖味多了点,大家都爱拿旧事说事儿。
你要说现在的观众,早不是十年前那拨。八卦、热搜、弹幕齐飞,谁还真信舞台上的“感恩”全是真的。大家更想看点刺激的,谁撕谁,谁和好,谁又翻旧账。就像那天曹云金说扇子要退休,台下有粉丝喊:“别换,旧的才有味儿!”这种互动,比什么“师徒情”都实在。
有些人总爱问:“他是不是唯一能继承衣钵的?”拜托,这年头衣钵早就不是一人一件。粉丝换了一茬又一茬,哪还计较谁接班谁不接班。你看郭麒麟,自己有事业,演戏开综艺,做得也像模像样。德云社的江湖,从来不是一条道走到黑,扇子再旧,台上台下的故事还得往下讲。
说完这些,不禁想问一句,等哪天曹云金真把那把扇子换了,是不是又该上热搜了?这江湖,热闹才刚刚开始。你要说这戏还能怎么演?评论区见,咱们慢慢聊。
股票配资账户,配资公司导航,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